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作者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时间 |
1 |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
廖永安 |
光明日报 |
2016年4月13日 |
2 |
发展社会调解的现实意义 |
廖永安 |
光明日报 |
2014年7月16日 |
3 |
我国应加快制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 |
廖永安、王聪 |
人民日报《法治参阅》 |
2022年1月25日 |
4 |
新时代加强我国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
廖永安 |
法制日报 |
2018年5月4日 |
5 |
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
龙飞 |
法制日报 |
2018年2月28日 |
6 |
新时代发展我国社会调解的新思路 |
廖永安 蒋凤鸣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8年1月18日 |
7 |
推动“互联网+调解”实现跨越式发展 |
廖永安 吕宗澄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7年2月21日 |
8 |
“一带一路”商事调解的“中国方案” |
廖永安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6年8月9日 |
9 |
科学认识调解价值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
廖永安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0年03月26日 |
10 |
培养复合应用型调解人才助推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
廖永安 |
湖南日报 |
2022年4月30日 |
11 |
以“共建共享”理念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
廖永安 |
人民法院报 |
2016年7月5日 |
12 |
当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
廖永安 |
人民法院报 |
2017年6月16日 |
13 |
律师职业开辟新图景 |
廖永安 王聪 |
人民法院报 |
2017年10月18日 |
14 |
新时代司法资源供求均衡的路径选择:多元化解与繁简分流 |
龙飞 |
人民法院报 |
2018年1月4日 |
15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正铺开宏伟画卷 |
龙飞 |
人民法院报 |
2017年10月17日 |
16 |
赋强公证制度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功能定位 |
龙飞 赵毅宇 |
人民法院报 |
2018年6月6日 |
17 |
东方话语体系中的调解研究范式创新 |
赵毅宇 |
人民法院报 |
2017年12月29日 |
18 |
为什么调解优先——以纠纷解决的思维模式为视角 |
张立平 |
法商研究 |
2014年第4期 |
19 |
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 |
李喜莲 |
法律科学 |
2010年第2期 |
20 |
程序正义的社会心理学及在纠纷解决中的运用 |
程波 |
北方法学 |
2016年第1期 |
21 |
中庸理性与现代性困境:民间纠纷解决场域中实践逻辑的传统与转型 |
邬欣言 |
理论与改革 |
2017年第2期 |
22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调解适用辨析 |
吴勇 王聪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2期 |
23 |
著作权纠纷专业调解机制的法律定位及完善 |
张舒琳 张立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3期 |
24 |
论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范围与程序保障 |
胡军辉 赵毅宇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
25 |
论和解协议不履行在诉讼法上的效果 |
覃斌武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年第4期 |
26 |
法院调解自愿原则的实现路径 |
李喜莲 唐海琴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年第4期 |
27 |
调解现代化运动:一种范式转换——以古代调解、法院审判为参照 |
邓春梅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年第2期 |
28 |
中国乡村社会的外生纠纷解决——以行政性代理机制为视角 |
黄艳好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6期 |
29 |
论我国调解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廖永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6期 |
30 |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 |
何文燕 张庆霖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1 |
我国调解模式的变迁——以调解员在调解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分析视角 |
廖永安 侯元贞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2 |
论中国传统情理审判中的调处和息 |
刘军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3 |
论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文书的形式 |
胡军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4 |
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
李喜莲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5 |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定制度的正当性反思 |
邓春梅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6 |
中美调解法律评估方法之比较研究 |
覃斌武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6期 |
37 |
我国非政府组织调解机制的反思与完善 |
姜霞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第1期 |
38 |
论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的确立 |
廖永安 |
烟台大学学报 |
2011年第2期 |
39 |
论法院调解的既判力 |
廖永安 胡军辉 |
烟台大学学报 |
2009年第1期 |
40 |
我国“互联网+调解”发展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
廖永安 吕宗澄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年第3期 |
41 |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回归”与未来 |
李喜莲 |
求索 |
2010年第5期 |
42 |
论我国调解体系的重塑 |
廖永安 |
诉讼法学研究 |
2015年1月 |
43 |
我国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 |
廖永安 |
中国审判 |
2015年第8期 |
44 |
对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冷思考 |
廖永安 |
民事程序法研究 |
2013年第2期 |
45 |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再造人民调解新辉煌 |
廖永安 |
中国司法 |
2018年第5期 |
46 |
从诉讼代理人到职业调解人:中国律师职业的新图景 |
廖永安 王聪 |
中国司法 |
2017年第12期 |
47 |
建立专业调解队伍培养职业解纷人才 |
龙飞 |
中国司法 |
2018年第3期 |
48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中国趋势 |
龙飞 |
人民司法(应用) |
2018年第1期 |
49 |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
吕宗澄 |
湘江青年法学 |
2016年第1期 |
50 |
遇见未来的律师: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律师的机遇与挑战 |
戴勇坚 李少强 |
湘江青年法学 |
2016年第1期 |
51 |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与相关法律保障机制比较分析 |
王国征 刘谢慈 |
湖湘论坛 |
2018年第2期 |
52 |
律师调解制度的探索创新与完善路径 |
龙飞 |
中国律师 |
2018年第5期 |
53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定位与路径思考——以四个地方条例的比较为视角 |
龙飞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2018年第3期 |
54 |
路径与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司法——基于352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
廖永安 王聪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年第1期 |
55 |
论美国调解实务技能培训方法 |
胡军辉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4年6月 |
56 |
美国北达科他州调解制度及启示 |
刘丽 |
首都法学论坛 |
2012年12月 |
57 |
美国调解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
廖永安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3年第12期 |
58 |
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 |
李喜莲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3年第12期 |
59 |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关于人民调解社会治理功能的思考 |
邓春梅 朱玲玉 |
湘江法律评论 |
2016年第1期 |
60 |
近代广东商会纠纷调处探析——以广州和汕头为主要研究对象 |
刘军平 徐静 |
湘江法律评论 |
2017年第1 期 |
61 |
“仲调结合”之实践创新及其法理正当性 |
张立平 |
湘江法律评论 |
2014年第00期 |
6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五大不足 |
李喜莲 |
湘江法律评论 |
2014年第00期 |
63 |
对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一种冷思考 |
邓春梅 |
湘江法律评论 |
2014年第00期 |
64 |
构建调解前置程序的路径选择 |
廖永安 陈海涛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
65 |
涉家庭暴力案件之适用调解研究 |
邬欣言 高熳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
66 |
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纠纷解决观、调解组织和调解功能 |
侯元贞 廖永安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2期 |
67 |
中国乡村调解的权威嬗变及其思考 ——以马克斯•韦伯权威类型理论为分析工具 |
邓春梅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2期 |
68 |
“行政性代理”:基层调解的另一种样态——基于一起死亡赔偿调解案件的分析 |
黄艳好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2期 |
69 |
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的法社会学分析——以X区法院的实证研究为中心 |
赵毅宇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
70 |
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商事调解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
廖永安 段明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
71 |
中国调解的未来:困境、机遇与发展方向 |
邓春梅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6期 |
72 |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域外比较与借鉴 |
龙飞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9年第1期 |
73 |
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的实践乱象与规范对策 |
李喜莲 肖文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第2期 |
74 |
我国律师调解制度中的角色冲突及其化解路径 |
赵毅宇 廖永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年第4期 |
75 |
合作与互动:明清行业调解的实践与启示 |
廖永安 段明 |
烟台大学学报 |
2019年第4期 |
76 |
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根据、实践与完善 |
赵毅宇 |
法律适用 |
2019第5期 |
77 |
调判分离还是调判结合:再论法院调解的中国图景 |
王聪 |
河北法学 |
2019年第9期 |
78 |
“行政化”人民调解的实践样态——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 |
侯元贞 |
文史博览(理论) |
2016年第8期 |
79 |
论仲调结合在“一带一路”商事纠纷解决中的运用 |
胡军辉 赵毅宇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
80 |
非正常涉诉信访治理的路径探讨——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引 |
肖文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5期 |
81 |
政法逻辑下的缠闹访及其基层治理 |
黄艳好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5期 |
82 |
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经验探索与路径选择 |
龙乙方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5期 |
83 |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
廖永安 王聪 |
人民调解 |
2019年第1期 |
84 |
人民调解泛化现象的反思与社会调解体系的重塑 |
廖永安 王聪 |
财经法学 |
2019年第5期 |
85 |
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关系的再思考 |
李喜莲 |
法律科学 |
2019年第6期 |
86 |
民事调解中的法律家长主义若干问题研究 |
杨翔、奉鑫庭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第2期 |
87 |
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刘友华、朱蕾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第6期 |
88 |
论调解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适用 |
吴勇、扶婷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年第1期 |
89 |
反悔人民调解协议致诉案件起诉对象与审理范围之厘定 |
李喜莲 |
法律科学 |
2021年第3期 |
90 |
论我国在线调解的路径优化——以技术—组织互构理论为分析视角 |
廖永安、张培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年第3期 |
91 |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论纲——基于地方立法的观察与思考 |
廖永安、王聪 |
法治现代化研究 |
2021年第4期 |
92 |
作为诉源治理机制的行政调解:价值重塑与路径优化 |
王聪 |
行政法学研究 |
2021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