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与瘟疫疾病抗争的历史。对疫病的有力防控,既是民生诉求,又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考,也是对国家治理效能的综合性考验。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大力推行预防接种,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全国性的卫生防疫体系,健全传染病预防法律法规,形成疫病防治有效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们身处在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的时代,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一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构成日益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治理大规模传染病上始终无法走出困境。即便具备更优越的物质基础和治理手段的发达国家,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往往也不能完全应对得当。事实证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都必须充分调动资源,进行有效的动员和部署。所不同的是,治理水平较高的国家能够迅速形成应急响应的合力,而治理水平落后的国家受困于物质经济条件、医疗技术水平和社会管理体制,往往需要甚至完全依赖更多的外部援助。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所作出的努力。一是持续增强公共产品供给的能力。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建设能力。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较高物质生活条件、医疗科技水平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已成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强大支撑,人均预期寿命、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持续快速提高,日益增强的国家综合实力能够更高效优质地为人民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二是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的制度支撑。从2003年应对非典疫情开始,以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新闻发布制度、应急人力和物资调配等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制度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我国还制定完善了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实现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些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应对重大事件的显著优势。这次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果断决策,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强调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四是更加凸显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为有效阻止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防控与救治举措,其中不少举措甚至远远超过了《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各方通报疫情信息,分享防疫的经验,与世界卫生组织、周边和有关国家密切合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客观公正的普遍认同。还要看到,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抗击疫情斗争既展示了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不足。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把这些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必将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必将伴随着国家成长和社会进步。我们要通过这次大考,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检视、修复和提升,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创新改革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此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新时代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