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法律评论》第18卷正式出版
来源:湘潭大学法学学部     发布日期:2024-01-18     查看次数:
文章来源

福启新岁,华章日新。近期,《湘江法律评论》第18卷由湘潭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卷共收录文章21篇,根据选题特点,共设置“特稿”、“体育法修改专题”、“刑事法治”“信用法研究”、“法学教育改革研究”、“专论”、“译文”和“书评”八大栏目,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湘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校。

本卷“特稿”是编辑部对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宪法学教授胡肖华教授的采访,其余文章分别涉及体育法、刑法、信用法、法学专论、法律实务等领域。本卷所刊发的学术论文和译文或关注中国立法最新进展,或关注域外法律制度,或思辨永恒法理,均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和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湘江法律评论》初创于1996年,是由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主办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湘江法律评论》自创刊以来,坚持以法律人的眼光、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来展开社会的考察、法理的探究和学术的批评,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卷首语

2023年,时值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40周年院庆,《湘江法律评论》也迎来了创刊26周年。若将《湘江法律评论》比作有生命之人,26岁如东升之旭,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不过她确乎仍是书本,在26年的时光里基于各种因素只累积出到18卷。《魏书·祖莹传》曾说:“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于刊物发展亦是如此。《湘江法律评论》自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诸位师长、学界同仁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稿件质量为录用之根本,恪守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优秀学术交流平台之初心,秉持为法学研究者拓宽研究视野之愿景,矢志服务法治湖南和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现在,置于大家眼前的这本册子,正是过去一年我们辛勤工作的纸面呈现。

本卷为《湘江法律评论》第18卷,得到了学界同仁的热情支持,编辑部收稿颇丰,共收到一百余份高质量投稿,最终选取21篇佳作荟聚于此。根据选题特点,本卷设置“特稿”“体育法修改专题”“刑事法治”“信用法研究”“法学教育改革研究”“专论”“译文”“书评”八大栏目,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湘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校。他们聚焦理论前沿问题,输出独到见解,发扬思辨精神,展现出夯实的法学功底和优秀的学术研究能力。

本卷“特稿”是编辑部对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宪法学教授胡肖华教授的采访。湘潭大学法学学科已栉风沐雨走过40个年头,正是在这40年里,湘潭大学的法学教育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其中少不了耕耘法学讲坛的教师群体的贡献。胡肖华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硕士毕业后来到湘潭大学,便扎根于此,至今已有34年的教龄,基本见证了湘潭大学法科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在此“特稿”中,胡肖华教授重点谈及了大学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培养的心得和体会,强调法科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共情怀,将我们“养浩然正气,铸法治精魂”的校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湘潭大学。

本卷“体育法修改专题”共收录五篇文章,主要对修订后的《体育法》进行论述。《体育法》作为我国体育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奠定了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制度根基,自颁布以来,为促进我国体育发展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体育法》已经历两次修订,但整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新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体育的需要还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我国第三次对《体育法》予以全面修订。《体育重构与内容创新:<体育法>修改的特色与亮点》一文从指导思想、章节体系、内容创新三方面对《体育法》修改的特色与亮点进行论述。《新修订<体育法>中体育权利的宣誓与保障》一文为落实《体育法》明确宣示的体育权利提供了相应建议。《新修订<体育法>对高危性体育活动监管制度的完善》一文立意新颖,从监管主体、监管范围、监管内容、监管标准四方面提出高危险性体育活动监管制度的完善建议。《<体育法>修订后体育仲裁的法治化路径研究》一文对体育仲裁法治化路径展开研究,在保证体育仲裁公正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体育仲裁效率的方法。《新修订<体育法>视阈下盲人助跑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聚焦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各项权利保障,通过调研“盲人助跑”活动,并结合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盲人助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维系“盲人助跑”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平衡。

学贵常,也贵新。学者的使命在于发现现实中存在的新问题,并将之提炼出来,形成学术命题,利用现有学术理论去解决新的问题,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青少年是实现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以法治阳光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刑事法治”栏目的首篇文章便以《争议声中匍匐前进:“梅根法案”的中国化——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制度之建构》为题,论及中国建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制度的正当性以及建立模式,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制度的中国化进程。《从科幻到通过刑法的社会控制:人工智能涉嫌犯罪的刑事归责模式进阶》一文对人工智能涉嫌犯罪的刑事归责模式进行思考,在平衡技术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选择最为适当的归责模式。《刑法参与犯罪附随后果调整的理性反思》一文对犯罪附随后果的调整进行理性反思,避免冲突问题的产生。《警惕反腐立法中的过度工具主义》一文对反腐过程中产生的工具主义提出了批评和指责,提出厘清反腐立法限度的必要性。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城无信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信用法研究”栏目共收录两篇论文,第一篇是《信用立法中国变迁的法理阐释》,该文从中国语境下,对信用内涵及义务本质予以解释,提出信用立法的法理基础及正当性来源。《论社会信用信息的规范要义》一文对我国现行地方社会信用条例所规定的“社会信用信息”所暴露出的定义抽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坚持义务履行说,结合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标准对社会信用信息进行阐释的观点。

法学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法学教学与法学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重点之一。“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栏目聚焦于法学教育改革,为有效促进法学教学建设积蓄力量。该栏目共收录两篇文章,《德法兼修融入法学本科教育的路径研究》一文对“德法兼修”的法学教育意义予以阐释,提出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德法兼修更好融入法学本科教育的路径。《概念与体系——五种<法律职业伦理>教科书的比较性评论》一文选取了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法律职业伦理”教科书,从法律职业概念与教科书体系、法律职业伦理概念与教科书内容两方面入手考察,探讨“法律职业伦理”教科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专论”一栏共收录五篇文章,主要对某一专门问题予以论述。《于右任监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主要介绍了民国“监察之父”于右任的监察思想,并提出其监察思想对当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启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一文通过实践检视,发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两大法系著作权制度的融合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文探究以英、美、法、德等国为代表的西方著作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我国著作权立法及演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著作权法体系,为国际著作权制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医疗告知后同意法则的一种本土司法逻辑——以2000年以后中国台湾地区系列案例判决为考察对象》一文通过梳理大陆及台湾两地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关于“告知后同意法则”的规定发现,两地法律表述接近,但法律适用于司法层面存在较大差距,但大陆台湾政法文化一脉相通,法律意志路径基本相同,基于此,通过梳理分析台高院代表性判决中的相关表述,为大陆地区告知后同意法则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参考。《论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的正当性、类型与规则设计》一文对行政公益诉讼是否应当引入第三人,第三人有哪些类型,具体规则如何设计这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并给出合理解答。

摆脱“幼稚”的第一步是向“成熟”学习。新中国的法律发展起步较晚,但与此同时,海外先进国家的法学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对国外的积极学习,丰富和滋养了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学研究,推动中国法学的快速发展。当然,一切对外的学习都要归化为本土的知识,中国也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但不断地互动交流是推动中国法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路径。“译文”栏目共收录一篇文章。《风早八十二与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文不仅表达了对风早先生的缅怀之情,而且以此为契机,尝试从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史的视角出发,对风早先生在二战之前的理论构建轨迹加以回顾和追索。

本卷最后一栏为“书评”栏目,该栏目共收稿两篇。《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溯源之作——浅析<中国古代环境资源法律探研>》一文认为研究我国生态观史和生态法律制度史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其本身,更是要为当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寻找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后盾,用以支持当下生态文明的发展,使其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国环境资源法律探研》一书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剖析与解构,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有重要作用。

法学研究是一条迷茫和希望相伴、艰辛与成就共存的一条学术道路。作为编者,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者的不吝赐稿。正是因为你们对学术的热情,对中国法律问题的关切,才是大家能在《湘江法律评论》中看到各种学术观点的激烈碰撞。《湘江法律评论》希望通过对中国法学问题的关注、挖掘、表达,不断聚拢优秀的学术伙伴,同时逐渐弥补我们的不足,为当下迈向新时代的中国法学研究带来一些富有创新性、前沿性、自主性的研究成果。

主编:黄明儒

2023年12月25日

上一条:《湘江青年法学》第八卷顺利出版
下一条:湘潭大学在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征文活动中斩获佳绩